tags: 病机 肝
pages: 165
肝阴、肝血失调,均以肝之阴血不足为特点。主要表现在肝血亏虚、肝阴不足、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方面。
多因失血过多,或久病耗伤,或脾虚胃弱气血生化无源所致。肝血虚不能濡养筋脉,则肢麻不仁,关节屈伸不利;血虚不能上荣头目,则头晕目花、两目干涩、视物模糊;血海空虚,冲任失充,则月经量少或闭经;血虚易化燥生风,可见皮肤瘙痒,或筋挛、肉瞤等症。
多因肝郁化火,暗耗肝阴;或肾阴不足,水不涵木;或温热病后期,耗伤肝阴所致。肝阴不足,则头目、筋脉、肝络失养,可见头晕眼花、两目干涩、视力减退、两胁隐痛等症,阴不制阳,虚热内扰,则可见五心烦热、面部烘热等。因肝肾同源,故肝阴不足往往与肾阴不足合并出现。
多因肝阴不足,阴不制阳,肝之阳气升浮亢逆所致;或由情志失调,气火上逆,耗伤肝阴而致阴虚阳亢。其病机以阳亢于上、阴虚于下为其主要特点。阳亢于上,则见眩晕耳鸣、面红升火、烦躁易怒、脉弦而数等症;阴虚于下,则可见腰膝酸软、足软无力等症。
肝风内动包括范围较广,可参考“内生五邪”。其中,以肝肾阴虚,不能制约阳气,肝阳升动太过化风者为多见。临床可见手足震颤、抽搐,或手足蠕动,甚则可见痉厥,或卒然昏倒、不省人事等。